面對攻堅突圍的命題,如何將學習力轉化為生產力,讓知識成為降本增效的“金鑰匙”?上半年,龍鋼公司能源保供系統以常態化“學習日”活動為載體,通過開展“四種經營理念”大討論、基礎工藝研究、技術微課堂等,推動全員思想破冰、行動突圍,為節能降耗工作注入強勁動能。
知識重構做優價值乘法
“對于高壓室直流屏監控模塊故障,可以嘗試通過自主升級改造進行修復。”電氣高級工程師馬工提出的故障處理思路不是“空穴來風”,而是源于他深厚的理論功底和扎實的實踐經驗。話音剛落,徒弟小成立刻舉起手:“我覺得可以根據實際尺寸制作支架,并進行劃線、測量、開孔、改線,將信號參數設置引入微機監控裝置……”長期的工作配合形成的默契在此時體現出來,他立即把師傅的設想變成了實施方案。
以討論的方式互相交流學習,把過“緊日子”思想變為降本增效的堅實行動。電力保供團隊以“學習日”活動為切入點,用一個個技改方案、一條條可行建議,撬動了降本增效的價值杠桿。上半年,通過技術改造、多發少用、精準調控等舉措,多項指標實現進步,其中電單價同比降低2.1%,創效1300余萬元。
學習成果在崗位上落地生花
走進生產一線,一套由基層維修班組修復的供氣圓頂閥正在運行。此項修舊利廢成果全部由班組鉗工、焊工獨立完成,他們通過補焊填補閥門磨損部位,精準切割修正變形結構,細致打磨、拋光處理,恢復閥門密封面平整度,并依據倉泵密封標準調整間隙,確保與系統運行參數完美匹配。“這個修復方案是大家參加工作室培訓后的攻關‘作業’,經試運行,閥門各項性能全部達標,不僅保障了生產順行,而且節約備件費用1萬元。”維修班長張曉軍介紹道。
依托企業搭建的學習通道和實踐平臺,上半年,龍鋼公司能源保供系統以“金點子”擂臺賽等不同的方式,累計開展修舊利廢及外委轉內協工作140余項,創效約200萬元。這些數字背后,是授課老師孜孜不倦的悉心教導,是學員們認真刻苦地鉆研探索,更是大家集思廣益將學習成果“變現”的生動實踐。
共享機制再造智慧生態
如何破除學習壁壘,讓“經驗孤島”變為“知識綠洲”?龍鋼公司能源保供系統以構建知識共享機制破題解難。
“讓每個崗位的智慧,都成為全員的財富。”在這樣的思路指引下,許多“獨門絕技”在“技術微課”“操作法命名”等分享載體傳播下,完成了從“獨享”到“共生”,從“碎片”到“體系”的蛻變。“按照氣運工段段長李剛分享的對標經驗,我們對渣處理用氣壓力進行降壓改造,每日降低壓縮空氣消耗約5萬m³,節能成效顯著。”維修人員小張這樣說道。
在一次次知識共享的“盛宴”中,十里鋼城正在書寫著關于集體智慧的溫暖故事。這里沒有孤膽英雄,只有薪火相傳的接力;沒有敝帚自珍的狹隘,有的是開誠布公的豁達。當每個崗位都成為知識節點,每項經驗都化作公共資產,降本增效便不再是冰冷的數據指標,而成為全體干部職工共同演奏的發展交響曲。(龍鋼公司 賈育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