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清晨的第一縷陽光掠過翻車機的鋼鐵臂膀,當夜晚的星光還映照著龍門吊的軌道,龍鋼公司鐵路專用線上電工們的身影總會出現在設備故障的第一現場。那些轟鳴的電機、閃爍的指示燈、密布的線纜,不僅是他們的工作對象,更是與他們并肩作戰的“鋼鐵戰友”。他們在平凡的崗位上,用匠心編織屬于龍鋼人的精神圖譜。
安全為基:用鷹眼守護每一寸電路
針對監控畫面顯示2#翻車機松壓信號異常的情況,電工老許帶著徒弟小張鉆進靠板里,發現壓車鉤接近開關“淹沒”在礦粉里。老許一把拉住正要俯身檢查的小張,“先斷電!停電掛牌上鎖等步驟一樣都不能少。”安全員劉建軍說道:“安全是我們企業的紅線和底線,切記不可逾越。”現在,班組臺賬里記錄著的歷史隱患“坐標”,每個“坐標”背后都是我們用“鷹眼”織就的安全網。
安全從來不是口號,而是每個螺絲都擰緊的責任,是每次巡檢多走一步的堅持。在一次日常故障處理中,老許發現龍門吊遙控器故障頻發,存在安全隱患。于是,他拆開電路板,反推線路圖,在加裝頻道轉換開關后,龍門吊司機通過備用頻道順利完成吊裝。如今,班組里人人都學著老許的“鷹眼”,巡檢時會摸遍電纜接頭的溫度,檢修后要反復核對螺絲扭矩。這些藏在細節里的堅持,讓每條電路都亮著“平安燈”,更讓安全二字,成了刻在骨子里的習慣。
技術為刃:讓創新破解每一道難題
為響應公司降本增效號召,干部職工紛紛展開奇思妙想:小馮把廢舊繼電器改造成信號放大器;小梁將“失靈”的兆歐表成功修復;在改造氣膜大棚通道門時,盧工牽頭改造的燈光語音互鎖系統,不僅讓事故率歸零,每年還可節約30萬元備件費用……這些創新不是偶然,而是電工班“每周一課”的必然成果。
當成品掃碼槍頻繁“罷工”影響生產時,盧工帶著班組人員拆開設備,發現紅外攝像頭偏移。“用橡膠墊二次固定。”盧工的一句話點明了關鍵。當加裝了定制化減震墊后,掃碼識別率提升至100%。于是,該班組建立故障病歷本,現已收錄了28種設備“常見病”診療方案,其中今年改良的接近開關并聯安裝法,使翻車機故障影響時長縮短至20分鐘。
團隊為魂:以傳承凝聚每一份力量
最好的傳承不是說教,而是手把手示范。新工小李剛來的時候,看不懂圖紙。于是,師傅老馮帶著小李走遍每一處角落,翻車機信號點位、龍門吊控制柜旁、采樣站監控屏下,總能看到這對師徒忙碌的身影。
在翻車機壓車信號改造期間,師徒倆蹲在翻車機上調試傳感器,一蹲就是兩個小時。當小李終于調準信號時,老馮拍著他沾滿礦粉的肩膀說:“干得不錯,最近進步很快。”這樣的場景每天都在發生,龍鋼“傳幫帶”的精神正在他們手中接力傳遞。
有人問,電工班的檢修心得是什么?其實答案很簡單:一個班就像一套電氣系統,每個成員都是不可或缺的元件——安全員是保險絲,時刻守護安全底線;老電工是變壓器,將經驗轉化為能量;年輕人是新電阻,為團隊注入創新活力。當他們為搶修設備加班加點時,當他們的工服被汗漬浸出“地圖”時,當他們看著檢修后的設備高效運轉時,班組凝聚力化為戰無不勝的利刃,為企業在逆風突圍的道路上披荊斬棘。(龍鋼公司 劉聰)